出品|虎嗅科技组
(相关资料图)
作者|齐健
编辑| 廖影
头图| 视觉中国
备受关注的常温常压超导材料,已经被国内团队部分复现了?
韩国团队的LK-99(LK-99即本次发现的常温常压超导材料)发布之后,全球十数个实验室纷纷开始验证、复现。据该团队发布的论文来看,复现难度并不大,多位科学家表示,要复现并验证LK-99的真伪,最快只需约一周时间。
从7月22日论文发布至今,一周过得很快。目前参与复现的实验室中,印度的新德里CSIR国家物理实验室已经宣告复现失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复现结果亦不理想,且在复现过程中发现LK-99的特性更像是半导体。
8月1日下午,一个ID为“关山口男子技师”的b站up主,发布了一则名为“LK-99验证”的视频。视频中的实验复现了近日韩国公布的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抗磁性,也就是被复现的材料确实可以磁悬浮。
b站视频“LK-99验证”
视频介绍中称,该实验由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该晶体悬浮的角度比Sukbae Lee等人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因为复现材料过小,目前该华中科技大学团队仅复现了LK-99的抗磁性,该材料是否为零电阻还要等再烧一炉材料才知道。
饱受质疑的小团队
在这则“LK-99验证”的视频发布之前,8月1日早些时候,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发布了一篇简短的分析,利用计算机模拟显示,LK-99为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可能性很大。
直到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发布消息前,学界对这次的新材料仍持高度怀疑态度。这种怀疑一方面是因为科研工作者“天生多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个韩国团队,确实不太“出名”。
这次发现LK-99的韩国团队Suk-bae Lee和Ji-hoon Kim,是韩国高丽大学Tong-Shik Choi教授的学生。在1999年的一次实验中,他们偶然发现实验品的观测数据中有一个微弱的信号,这是只有超导体才会出现的观测信号。
但是当时的课题组反复实验,也没有最终制作出产生这个信号的材料。
此后,Suk-bae Lee和Ji-hoon Kim先后离开了高丽大学的实验室,并创办了一家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Centre。此后数年,两人一直“不咸不淡”地经营着这家量子技术公司。
直到2017年Tong-Shik Choi教授去世,他在临终之际对两位后辈提出嘱托,希望他们能继续进行超导材料的研究。
在那之后,或许是受了老教授的鼓舞,或许是唤起了年轻热血,亦或许是Q-Centre的业绩确实不尽如人意。Suk-bae Lee和Ji-hoon Kim二人,再度投身到LK-99的研究中。
2020年,二人第一次向Nature投递了关于超导材料的论文。然而好巧不巧,当时正赶上了Ranga P. Dias超导论文被学界证伪的风波。这位Dias就是5个月前刚刚在常温超导研究方面“再摔跟头”的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团队。由此,LK-99的第一篇论文被Nature拒收。
2021年,两人为LK-99在韩国申请专利,2023年3月专利申请通过后,LK-99的论文才发布在了论文档案库arXiv上,接受同行评审和实验验证。
LK-99相关论文发布在在arXiv
“名不见经传的二人组”“跨领域创业多年后回归研究”“科研实力一般的韩国高校”“隔壁论文的不良影响“等等问题,都使得LK-99在学界的样子看起来不那么“可信”。
除此之外,在他们发表的论文中,也有一些地方与主流的超导理论背道而驰。
《科技日报》援引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闻海虎观点:韩国团队所展示的并非超导现象,而是超导假象。根据数据猜测,可能LK-99材料本身存在非常微弱的抗磁,与重力达到某种平衡以后,形成了一个微软的磁悬浮状态,事实上并非超导磁悬浮。
事实上,绝对的科研实力对于超导材料来说,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为超导材料的研究中确实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就像炼金术,只要不断把各种东西丢到炉子里烧,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能烧出好东西。
LK-99的实验过程中就有记录一次“意外”导致样品中混入氧气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
复现≠可复制
在常温常压超导材料被证实以前,低温、高温超导技术在全球早已有商业化应用,已经在生活中出现的磁悬浮列车就是其中之一。
市场研究机构IMARC在2022年发布的一则报告中显示,2021年全球超导材料市场规模已达到9.026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22.902亿美元,2022年至2027年间的增长率 (CAGR)为17.3%。
传统超导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医疗、军事、能源等领域。2021年,上海就已经投运了全球第一条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而超导技术更大的发展前景还在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核聚变的研究和应用。
“超导体产生的强磁场可以作为磁封闭体,将反应堆中的超高温等离子体包围并约束起来。”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曾告诉虎嗅,“室温超导”有望解决磁约束核聚变的核心问题,将大幅提高后者的商业化进程。
目前,全球最大的核聚变联合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简称“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就正在利用低温超导技术,制造超导托卡马克HT-7实验装置。7月26日,中国科技部公布的最新8个ITER职位空缺中,就包含与低温超导相关的2个低温工程师职位。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常温常压超导实现后,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包括众所周知的无损耗电能传输、磁悬浮交通工具、高效能电机和发电机,以及利用核磁共振的医疗成像,量子计算、大型粒子加速器、能源存储、高灵敏度传感器等。
只要跟“电”相关的领域,就会被超导材料革命。
这与上半年爆火的AI大有不同,AI大语言模型是先技术再找场景。超导技术似乎正好相反,已经有大量可能的应用场景排队等着上马,但超导技术还太不成熟。
尽管学界还没有完全证实LK-99的真实性,关注超导的资本已经提前杀入搅局了。
美国东部时间8月1日,美国相关概念股美国超导(AMSC)盘前大涨150%,盘中涨幅最高约70%,收盘报16.13美元,涨60.02%。然而截至发稿,该股盘后涨幅已回落至-1.05%。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的视频发布于北京时间8月1日的15:00后,国内各股均以收盘。但超导概念仍整体涨了4.61%,5只个股涨停。
类似的情况在5个月前,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Ranga P. Dias及其团队宣称发现常温超导材料时,也出现过一次。本次涨停的永鼎股份、百利电气等多只“超导”板块概念股,在当时也都集体一字涨停,不过在上次“常温超导”哑火之后,这些股票也大多出现了价格回踩。
由此可见,如果常温常压超导技术真的到来了,那么此前炒作AI的热钱有可能很快就会涌入新的炒作标的。
不过,对于超导材料的商业化问题,多数人认为不会很快。
从理论,到实验,再到同行评审验证,量产。通常一个诺奖级的技术要拿上诺贝尔奖都得等个几年甚至十几年。要看到这项技术真正商业化落地,还要考虑很多与钱相关的问题。
“现在讨论这些问题太早,室温超导现阶段远远不具备商业化的条件,仅从材料制备来看,成本能否得到控制都还是个未知数。”米磊表示,室温超导的商业化落地时间现在还无从判断。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青年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