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大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报告》的发布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业内纷纷热议工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将走向何方,又将从何处发力突破?
对此,日前上证报记者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围绕当下市场关注的工业互联网相关问题展开对话。
紧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钥匙”
【资料图】
“从全球范围来看,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面向未来的共同选择。谁掌握了工业互联网,谁就拿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权”,采访一开始,谭建荣就直言,工业互联网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钥匙”
在他看来,未来工业互联网主要围绕智能制造的高端化和普及化、工业云平台的发展、边缘计算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数字孪生的应用等发展,工业互联不仅仅是工业制造的互联,也是科技互联、人才互联、市场互联、资源互联。其中既要有硬件互联,也要有软件共享,还要有数据集成。要综合运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各项技术,才能更好发展。
除了纵向了解工业互联网价值之外,谭建荣也有横向的对比思考。“如今在国外,发达国家纷纷布局工业互联网,例如德国推出‘工业4.0’国家计划,法国推出‘新工业法国’,日本提出‘互联工业’,英国提出‘英国制造2050’……” 谭建荣认为,在此背景下,“产业基础高级化”是我国进入价值链高端的关键。
不过他指出,当前,支撑这一进程所需要的传统工业软件、工业控制器等软硬件尚处于发展状态,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就成为国内重点发展和实现技术赶超的主要路径之一。
令人欣慰的是,眼下,无论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都在积极投身数字化浪潮。如阿里打造的“犀牛工厂”、华为的南方工厂、上汽宁德工厂均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典范。同时,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也在数据广连接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纵深应用。
操作系统是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认为,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谭建荣也表达了相似看法:工业互联网面向制造企业,在面临数据孤岛众多、业务决策难、数字化程度低等痛点时,企业亟需一个能够承载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工业操作系统”。
同时他认为,这个工业操作系统也是建设“未来工厂”的支撑。其核心是把工厂里生产线上的设备、物流、能源流、资金流、人机操作及决策等所有数据连接并管理起来,形成数据底座,构建操作平台,向下连接所有物理设备,向上支撑所有智能应用。
对于从何处着手发展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谭建荣认为,通过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做硬件互联、软件共享、数据集成,从而实现市场互联、设备互联、资源互联,需要掌握六项关键的技术。
具体来看:一是数据挖掘,通过蚁群算法等方式,从工业互联网生产的海量数据中找出隐含的联系;二是数据匹配,从一系列量化的数据中找到关键阈值,以此作为决策依据;三是机器学习,通过增加机器的视觉识别能力和机器轨迹的学习,来提升工业场景的智能化,避免人为主观判断;四是知识工程,建立知识图谱,构建先进的知识网络;五是模式识别,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通过语音、声纹、图像等方式进行各种生产调度优化;六是数字孪生,将实体产品跟数字产品一一对应,建立映像,达到虚实融合,有序控制。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在工业操作系统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据谭建荣介绍,如作为树根互联自主研发的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可以接入和管理海量高价值工业设备,对设备进行软件技术抽象,并与各类工业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时处理高并发工业大数据,预封装工业知识、工业机理模型和工业组件,为工业应用提供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快速构建组件式、订阅制的工业应用。
不过高昂的技术投入成本以及漫长的回报周期,也让目前部分国内企业依然信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理念。对此谭建荣直言,推动国产工业操作系统发展是一项从国家层面出发的战略考量。“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是用钱也没办法解决的事。”谭建荣说道,“其次,能在沙滩上建房子,需要掌握核心技术,需要自主创新,需要从基础研究开始,像造房子先从挖地基开始一样。”
谭建荣认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国产自主可控是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安全,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我国需要通过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去推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基建的发展,避免未来在新的工业互联网的阵地上出现受制于人的局面。
采访最后,谭建荣表示,工业互联网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提升产业链的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同时,工业互联网使制造业能够转型升级,从而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创造大国、创造强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青年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