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闻网讯(柴达木日报记者田格斯通讯员许忠琳)没有产业、没有资金、资源匮乏、村集体年收入不足5000元,经济薄弱村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奔向发展之路?近年来,都兰县巴隆乡科尔牧业村靠打好“人才”“优势”两张牌,成功实现了从落后村到“网红”村的美丽转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凝聚力不强,经济底子薄、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弱、建设力度不够……谈起村内现状,村民都说:“村里内生动力不足,党员干部没干劲。”2020年12月,达西才仁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并全票当选为科尔牧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落后不容忽视,改变迫在眉睫。“新官上任”的达西才仁快速转换身份,整合制度建设、人才乡贤、产业发展等各方面资源,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打造村级党建品牌,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第二步大力培养村级人才,为党支部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第三步谋划产业发展特色思路,进一步推动全村居民高品质生活。
现状该如何改变?
干群齐心,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一个蒙古包、一碗奶茶,科尔牧业村党员中心户胜利的家中,党员们正席地盘腿而坐开展理论学习。“年龄大了走路不方便,现在我们搬到昆仑山放牧点也可以和大家一起听时事、学理论,真是太方便了。”老党员典增说。为方便村里的老党员,科尔牧业村党支部积极利用党员中心户阵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红色驿站”,既延伸了组织触角,又彰显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度。
这只是科尔牧业村开始转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科尔牧业村党支部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以“强党建、兴产业、促发展”为目标,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示范型、发展型、满意型”党支部,以“五型”党支部筑牢战斗堡垒,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全方位立体作战网络格局。同时,围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送学上门等制度,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按照“整村过硬、整村提升”的工作思路,着眼“三个聚焦”,讲好理论“微课堂”,完善党员结对帮扶、一户一档、“积分制”等服务载体,深入开展“三亮一争”工程(亮身份、亮岗位、亮成绩、争当标兵)和“三个一”工作(建立联系人制度、入户走访、解决急难愁盼),持续推进建设“五型”党支部向更多型延伸发展的目标,促乡村振兴、促高质量发展、促高品质生活。
人才该如何运用?
巧搭平台,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七十二行,巧数木匠”走进小刘手工艺品加工车间,师傅正低头忙着打磨木片,一块四方平直的木板,一双独具匠心的巧手,经过画线、切割、凿锯、打磨等工序,变成了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车间里的一景一物,都颇有民族特色,飘荡着一阵阵木香。
2018年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到村后,原党支部书记经村民大会讨论决定让在德令哈市做手工艺品的小刘返乡创业。经多次沟通,小刘毅然回到村中,并带着6名徒弟开展工作,既把手艺传给了村里的年轻人,又以每年1.6万元的分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车间内手工艺品大至木雕摆件、马具马鞍,小至木碗木勺、颈椎康枕,真正实现了传统手工艺品的“指尖绝技”转化为“指尖经济”。
近年来,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科尔牧业村聚焦本土人才孵化,着力下好人才回引、培育、释能“三步棋”,深入摸排本籍在外、返乡人才,建立人才库,把培养扶持乡土人才、实用人才和特色产业的“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筑好人才发展基础,壮大人才队伍、挖掘人才潜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
产业该如何发展?
瞄准机遇,搭上致富快车道
产业兴则乡村兴,抓好产业发展就抓住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牛鼻子”。“以前我们哪懂得看什么风景,山就是山,后来才明白,从小看到大的这些山都是宝贝,现在它每年能为我们带来不小的收入呢!”曼吉力口中的“后来”是科尔牧业村的蝶变时光。
蝶变从何而来?党支部书记达西才仁给出的答案有很多:融入都兰旅游大环线、打造火山岩柱状节理群景区、保护蒙古族传统特色文化……这些答案都聚焦于一个词:旅游。
“旅游”把科尔牧业村的时间进行了划分,前一半是历史,后一半是新生。
在去青海海东地区培训学习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发展引起了村干部的注意。村党支部抢抓机遇,依托2.2亿年前火山岩柱状节理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利用产业扶持资金、扶持资金、其他配套资金的分红,积极对接联系旅游和乡村振兴部门立项打造火山岩柱状节理群,把村里的泥石路改造成了沥青路,结束了科尔牧业村“晴通雨阻”的窘境,开发独特自然风光,发展旅游经济,探索尝试走一条民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连接起了科尔牧业村与外界的千丝万缕。
在党支部委员们看来,这只是第一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过去穷的时候铆着劲儿想富,现在富了还得想新招数。”在地理位置上,科尔牧业村处于都兰县与巴隆乡中间地带,连接香日德镇、香加乡,区域内阿拉克湖国家湿地公园、夏尔玛可布遗址、塔温塔里哈遗址等景区众多,可以利用紧靠109国道区域地理优势,融入都兰旅游大环线,发展生态自驾、户外摄影、旅游探险、民俗体验等一系列游览及体验性项目。
“现在我们村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集体收入也得到大幅度增长。游客们可以观赏2.2亿年的火山岩柱,可以陪孩子体验‘沙漠之舟’的骑行乐趣,可以走进少数民族村落穿着民族服饰,涂抹‘酥油口红’拍照,可以品尝手抓羊肉、牦牛酸奶、骆驼奶等本土美食,体验别样的乡土情怀……”说起科尔牧业村“文旅发展图”,达西才仁信心满满。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青年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