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老头老太每天“斩鸭子”的卤菜店,突然被抖音、小红书上来的年轻人占领;他们对奢侈大牌不再“奢侈”,但对花50元喝一杯文创咖啡、数百元来一场“剧本杀”却毫不吝啬;对“大路货”熟视无睹,却对有个性的小众景点、藏在深巷的小吃如数家珍……
透过这个春天汹涌的人潮看消费,年轻人逐渐成为新消费的主力,经历疫情“劫后余生”的小店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快速成为流量担当。
当硅谷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遍科技圈,南京的街头小店已用上了24小时直播带货的“数字人”员工;当AI加持下的互联网流量变成商铺前排队的长龙,实体小店与虚拟世界在这一刻完成无缝连接。
(相关资料图)
在南京,越来越多的小店主动迎接变化,在经营理念和软硬件投入上焕新升级,用新技术新创意玩转新消费。去年起,南京市商务局推出“小店计划”,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赋能,帮助全市19万家批零住餐行业小店降本增效、聚气引流。靠小店最近的街道社区,在基层治理中探索共商共建机制,小店创新创业活力和消费动能被双向激发。
人潮从网上来,年轻人占八成
3月23日上午10点,打钉巷李记清真馆的取餐窗口前照例排起长队。“特意晚点来吃早餐,没想到非周末也这么多人。”一位背着大号双肩包的女孩一边举起手机拍照,一边“吐槽”。
“以前都是本地老客,哪有过这么多年轻人。”李记清真馆总经理李永建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周末排队最长,经常有上百人,从门前一直排到评事街上。最令他吃惊的是,经常是凌晨5点半刚开门,就有十几个年轻人坐进大厅,很多人手里拎着行李箱,一看就是外地游客。李永建仔细留意数过,队伍中八成都是年轻人,这跟两三年前的食客构成完全不同。
“在南京没吃过七家湾锅贴,有如在北京没吃过北京烤鸭,是一种很明显的地域拖油瓶表现。”美食博主@英小胖的评论被很多网友引用。作为南京特色美食代表,锅贴有上百年历史,很多老字号都是超人气选手,在网上自带“流量”。入选南京市级非遗的李记,虽然从不在网上做推广,却挡不住各路网络大V、网红达人主动上门帮忙。
“想拍哪随便拍,要看后厨随时看。”主播们在店里边吃边直播,李永建敞开大门欢迎。服务员们对于出镜、接受采访早已习以为常。与其说大V带来“流量”,不如说他们也要蹭小店的热度。跟着各大社交平台、短视频APP上的攻略,很多大学生和外地游客直奔店里。镇江、常州等地有些年轻人吃过后念念不忘,一些专业代购凌晨就开着面包车来店里进货。李永建发现年轻人有个共性:对价格不敏感,更偏爱全手工工艺和原汁原味的特色,为此花时间跑远路也觉得值。
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销量,让李记的锅贴、面条、馄饨成了爆款。今年前三个月,李记营业额远超2019年同期,周末最火时一天能卖出2000多碗馄饨。“作为招牌的锅贴销量更难计其数,我们相信是南京锅贴界的天花板。”
科巷、南湖、大香炉、丰富路……南京的市井烟火气在街头巷尾。这里藏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记忆和人间百味,身在其中的沉浸感是年轻人最看重的消费体验。
明瓦廊的金宏兴鸭子店开了40多年,老板娘陶乃凤今年春节后猛地发现,以往来买鸭子的都是家门口人,现在全是年轻人在排队。“手机都不太会玩”的她,对“网上火了”这件事受宠若惊。从名气上说,她家比不过那些叫得响亮的大品牌,但不知道为什么就火了。
“其实我们要的是‘最南京’。”南京大学00后大学生杨志说,大学四年一次次钻进街巷小店、一道道特色美食拼接成他和同学们对南京的初印象,这种城市印象千人千面却又独一无二。
年轻人的反馈让陶乃凤更加坚定做好自己的口碑。周末每天400只鸭子,工作日每天300只,她卖完就打烊。“这就足够一大家子6个人忙活的。不敢随便扩大规模,必须保住特色。”
作家朱自清笔下“古董铺子”般的南京城,也不乏新潮街巷,各类“宝藏小店”吸引着大量文艺青年打卡流连。“在南台巷,白天饮咖晚上喝酒。”在许多“Z世代”眼里,新街口附近的南台巷是他们的心头爱。这条300米小巷酒吧云集、咖啡店林立,还有各种买手店、饰品店,被网友形容为“十米一家网红店”。“强壮的土土”“啾包”“会·Bar”……潮酷的店名与餐食一样特别。小店门头色彩斑斓,店内装修格调十足,食客和游客随手一拍都是艺术风大片。作品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既收获点赞,也吸引着更多人源源不断涌进南台巷。
小店新场景,数字人直播带货火
“欢迎刚进直播间的宝宝,一号链接是我们最近主推商品,现在拍下到店就能用,过期不用自动退……”南京某连锁品牌餐饮店的抖音直播间,伶牙俐齿的“数字人”女主播正在直播带货,激情满满地讲解购物车里的套餐券。
像这样的AI数字人,在南京很多街头小店已经正式上岗。南京炸串界的网红品牌喜姐炸串,从淮海路上一家9平方米小店起步,短短2年多时间发展到全国2000多家门店。用上数字人主播后,在两周试点期内直播间成交订单数超过7000笔。
“只需要站在绿幕前拍两分钟口播视频,数字人就能克隆你的形象和声音。输入一段语音,就可以驱动数字人完成口型、表情、肢体动作的表达。”在中国(南京)软件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硅基智能的数字人实验室,记者近距离体验了一把数字人诞生的全过程。“经过摄像师拍摄,后期调色、动作拆解等处理步骤,几天时间数字人就能投入直播间使用。”实验室技术人员介绍。
记者在这套直播软件后台看到,数字人主播有数十种形象、衣着风格供选择,“话术库”可以设置各种关键词作针对性回复。当直播间人数达到一定数量,主播还会进行弹幕互动、氛围引导。如果直播间来了重要客户“榜一大哥”,真人客服还可以选择人工介入,后台文字回复同样能实时驱动数字人张口说话。
“每个账号每月费用只有5000多元。一名员工运营多台电脑,可以同时管理多个AI数字人直播间,既不需要主播、助播、场控、视频等人力,也不需要拍摄设备和场地。”硅基智能董事长司马华鹏介绍。以南京某线下连锁餐饮商家的数字人直播间为例,累计直播时长374小时,观看人数25.6万人次,累计成交订单2.7万笔、金额34.5万元,新增粉丝数3913人次。
正是基于中小商户缺人才、缺资金、开播难等“触网难点”,南京市商务局于今年2月启动“南京百万数字人创业计划”,联合抖音、小红书、硅基智能等互联网平台及AI创新企业先行试点,赋能全城小店商户,推动小店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用数字人直播引流获客替代地推、传单、广告。该计划将力争一年内服务企业商户约2000家、数字人数量约20万个,3—5年内数字人数量达到100万个,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南京软件业是第一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小店“近水楼台先得月”,数字人技术最先在本地实现应用场景落地。
“最近来洽谈的客户络绎不绝,经常热聊到晚上11点。”在南京一家有硅谷创业团队背景的AI企业,大客户经理李云(化名)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明显感觉, 这一波AI数字人有要爆发的趋势。“以往谈到元宇宙等技术,产品落地都没有这么快。”
公司客户“鲸致生活”是南京一家本地家政服务平台,直播间里的数字人正在不知疲倦地介绍“全屋三小时精细保洁139元”等服务。这名数字人刚上岗就创下直播40个小时、带货成单1.4万元的纪录。
“真人主播特别‘吃状态’,数字人不存在这个问题。”李云认为,与其他同类公司相比,该团队在智能语音互动领域有十多年经验积累,如果接入当下正火的类ChatGPT大模型,数字人将更加智能。公司产品除了按月固定收费,还推出了根据带货效果进行利润分成的合作方式。“数字人正站上风口,小店应赶上这个潮流。”
小店长红,“流量密码在线下”
最近几年,小店用上短视频、直播带货等为代表的数字营销手段,线上线下融合趋势不可阻挡。年轻人无论买什么都习惯搜索下美团、大众点评,现在又多了一个选择——抖音。
今年春节前,南京老牌连锁眼镜店明亮眼镜在抖音上线99元配镜等优惠团购,网友@王小二下单后到店配镜,在科巷转一圈的工夫就拿到了眼镜。“前两个月平台免佣金,用来引流的最低价套餐就卖了1万多份,整体效果不错。”品牌营销负责人肖芸芸说。
南京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处副处长苏炜介绍,去年起启动的“小店计划”中,南京在短视频平台上为400余家小店直播推广超500场,累计线上交易额超8800万元;组织支付宝、抖音生活服务等互联网平台开展“三零”行动,对小微商户实施“零费率线上开店、零费率线上运营培训、指定时段零费率佣金”,对特色小店进驻平台予以经营指导,降低南京地区商户运营和推广费用约1.5亿元。
当实体小店纷纷“上网”,从线下“卷”到线上,很多人认为,传统夫妻店面临更多竞争。然而,在南京很多历久弥新的“网红老店”看来,数字营销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做强线下体验。
“产品品质不能降,要舍得给客人吃。”看着李记门前排队的年轻人,李永建在高兴之余更多是提心吊胆。店里每周一开会汇总“大众点评”,对每条差评逐条耐心回复,部分年轻人嫌等餐时间长发牢骚,店里就增加人手整改。“小店百年不倒靠的是品质。”他说,“客人才是给我们发工资的老板,生意越好时越担心服务不周,一点都不敢大意。”
朝天宫街道紧挨着“中华第一商圈”南京新街口,辖区商贾云集,大名鼎鼎的章云板鸭、金味栗子、芳婆糕团店、二条商店、云中咖啡等均是网红界的“顶流”。这些平时难觅真容的网红店主,经常会以全明星阵容出现在街道的每月商户议事会上。朝天宫商户自治协会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成立,不到两年会员已覆盖8条街1100多个商户。
一个小小的协会,为何能有这么大能量?协会执行秘书长崔洁打开手机微信群,记者很快发现了答案。“开发票怎么开”“店面灯箱在哪报备”“门前的狗屎谁来清理下”“大风把树枝刮掉下来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商户只要在群里喊一嗓子,“群友”城管、环卫等部门第一时间对接解决。小店们感受的不只是回应的速度,还有服务的温度。
一起把街巷环境打造好,城市治理好,整体消费体验才会好,个体商户才会更好——商户们经历三年坎坷发现,网红要“长红”,流量密码在线下。
协会邀请周边居民、消费者、城管共同打分,每季度设置“红黑榜”对外展示,餐饮油烟排放整治先过邻居关。从互不相识到抱团到社区“学雷锋”,商户们甚至提出了“大店带小店,网红店带刚开业的店”新思路,抱团取暖渡难关。去年4月,小店们共同办起朝天宫全民消费节,将1万张、总额3000万元的纸质消费券送到周边社区,一些老年居民拿到后用得也开心:十多年没见过纸质券了。看着如今每家店都在排队的盛况,一名商户吐露心声,“如果没有协会,疫情期间肯定撑不下去。”
这些网红小店抱团的力量不可小觑。朝天宫商户自治协会撬动各方,探索共治新模式,办成了个体没法办成的一件件“大事”:保险公司为商户定制“小店员工健康险”,有银行找上门要做“一元钱喝咖啡”数字人民币试点;上线全市首个完整社区智慧平台“街坊”小程序,有别于大平台的高佣金对商户零费用。
“街巷共治促小店良性发展,反过来大大提升线下消费体验。”崔洁说,今年四季消费节,千家小店将不断焕新升级,为市民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
来源:新华日报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青年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