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题:同心筑梦向未来——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
新华社记者
又迎奥林匹克火种,再享奥林匹克荣光。
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历经6年多的筹办,北京冬奥会迎来百日冲刺。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冰丝带”舞动神州,“雪如意”灵动八方……一个个冬奥地标从蓝图变为现实;工业遗址与冬奥场馆交相辉映,冬奥筹办与首都发展同生共舞……“双奥之城”开启崭新篇章;冰雪运动广泛铺开,冰雪产业全面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照亮美好未来。
6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情况,多次对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作出重要指示。
“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要突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面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精心做好赛事组织、赛会服务、科技应用、文化活动等各项筹办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
……
再过100天,全球的目光将再度聚焦中国北京;奥林匹克的激情与梦想将再度在奋进的中国点燃。北京准备好了!中国准备好了!
火种点燃,冬奥冲刺
10月20日上午,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抵达北京,点燃了中国传统礼器“尊”造型的仪式火种台,激荡起人们对奥运再次来到北京、来到中国的炽热情感。
这是2021年10月20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侧的奥林匹克塔举行的火种欢迎仪式上拍摄的仪式火种台。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这一刻,梦回2008。
策划创作北京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的音乐人王平久,专程赶到位于“鸟巢”北侧的奥林匹克塔,第一时间目睹了飞越万里的冬奥火种。“期待100天后,熊熊燃烧的‘鸟巢’主火炬塔,点亮奥林匹克历史上的首个‘双奥之城’。”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经典的奥运歌曲让人们回忆起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寄托着人们对北京冬奥会的深情期盼。
2015年7月31日,市民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前庆祝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从希腊全程迎接冬奥火种的北京冬奥组委特别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说:“火种抵达北京,意味着北京冬奥会马上就要启航。全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中国、聚焦北京。”
虽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北京冬奥会这块复杂的拼图,正平稳有序地汇聚成形。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第一版正式对外发布。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公共卫生处副处长王全意将《防疫手册》形象地称为“参加赛会的说明书”。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防疫手册》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参赛运动员和奥运会相关人员的安全。
10月5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的8个竞赛场馆,10项国际赛事、3个国际训练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将陆续举办。“这是北京冬奥组委首次举行国际测试赛,面对境外参与人士,提出全要素测试,进一步摸索疫情防控规律,向世界展现冬奥筹办的最新进展。”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说。
早在申办冬奥会时,北京就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在筹办过程中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之下,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更是贯穿始终。
10月8日至10日,首场国际测试赛——“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国家速滑馆进行。按照防疫政策,所有来华人员需进行闭环管理。国家速滑馆团队努力为运动员提供舒适的场地和温馨的服务。个人项目独得四金的荷兰女子选手格雷维特说:“场馆宏大漂亮,防疫措施让我觉得特别安全。”
这是2021年5月8日拍摄的国家速滑馆冰面。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在北京市朝阳区,接待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外籍工作人员和国际体育组织官员等人员的住宿酒店,实施分区、分类、分级精准防控。在严格防疫的基础上,酒店最大限度提供人性化服务,专门提供奶酪等西餐,以及泡菜等适合韩国运动员口味的餐食。
“从参加测试赛的运动员中得到的反馈看,情况非常乐观。”国际奥委会体育主管凯特·麦康奈尔表示。
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也是全世界的共同心声。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冬奥会的火炬接力活动将以‘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为主题。”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说,2022年2月2日至4日,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开展传统火炬传递活动。约1200名火炬手将高擎奥运之火跑向梦想成真的时刻,跑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生态冬奥,全民共享
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的工作室中,悬挂着他亲笔手绘的大型草图。巍峨矗立的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崇山峻岭间的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赛道格外醒目。
从北京奥运会“鸟巢”的中方设计主持人,到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总设计师,李兴钢亲历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奥运场馆的诞生与成长。
“以‘鸟巢’为代表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是宏大而彰显的。”李兴钢说,十几年后的今天,中国已进入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贯穿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四大理念的北京冬奥会场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2021年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山林场馆,生态冬奥”是延庆赛区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从2015年开始至今,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作已历时6年。从详细摸底到科学评估,再到严格实践,因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被降至最低,建成了“体育与生态共生”的绿色奥运典范工程。
漫步位于河北张家口的崇礼冬奥核心区,群山挺拔,森林错落。崇礼区委书记刘雪松介绍,作为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主赛场,崇礼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造林植绿。“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底的52%提高到67%,奥运核心区林木绿化率达80%。”
这是位于延庆赛区的冬奥森林公园(2020年7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冬奥工程给未来工程建设带来重大启示。”负责30多项冬季奥运场馆及配套工程建设的北京城建集团董事长陈代华说,北京冬奥会的工程建设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科技创新,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和共享发展。
“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建造中,集成BIM、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建设中,对雪道设计、山地建筑进行选址优化,大量减少树木移伐和土方开挖回填量;在山地新闻中心工程建设中,设计为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三星建筑……”提起生态冬奥,陈代华如数家珍。
让全民共享奥运成果,一直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中之重。
“冬奥赛后,‘冰丝带’将着力打造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冰雪运动中心,成为人民群众体验冬季美好生活的新地标。”负责“冰丝带”投资运营的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岳鹏说,“‘冰丝带’近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全冰面,未来将成为市民百姓的冰上乐园。”
“以人民为中心一直是奥运场馆运行秉持的理念。”岳鹏说,“冰丝带”会坚持公益性、群众性,赛后要保证百姓进得来、玩得好,享受到国家级体育殿堂的服务。
根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0》,2018至2019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2.24亿人次,规模产值达8000亿元,以冰雪休闲旅游为核心的大众冰雪市场正在形成。中国冰雪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是人们在阿勒泰市将军山滑雪场参加毛皮滑雪庆祝活动(2019年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在崇礼,冬奥申办成功的2015-2016雪季,崇礼雪票销售为48万人次。如今,崇礼小城聚集7家大型雪场,其中15条雪道通过国际雪联认证。近年来有3万多崇礼人直接或间接进入、从事相关行业,不再背井离乡打拼,而是在家门口端起“雪饭碗”。
在延庆,聚焦冬奥会和重点产业发展,近几年开展十万人次大培训,已有6070人取得滑雪教练员、裁判员等职业技能证书,近1500人被推荐到北控集团、万科石京龙滑雪场等企业工作,越来越多延庆人吃上“冰雪饭”。
“冰雪产业的发展让不少延庆区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更高水平、更加体面的就业。”延庆区常务副区长叶大华说,冰天雪地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同生共舞,面向未来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在首钢建厂百年之际,被誉为首钢符号和地标的厂东门正式向社会开放,市民可以从这里穿越首钢,直达新首钢大桥。
岁月无声,时光有痕。打开封闭大院的百年首钢,实现了从厂到城的转变。钢铁主业因北京奥运会停产搬迁;成为北京冬奥会比赛场地滑雪大跳台所在地……历经从山到海、从火到冰转变的首钢,又一次完成了华丽转身。
这是2019年11月1日拍摄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数次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不可思议”的首钢园区开始了凤凰涅槃之旅。炼铁原料区变身北京冬奥组委驻地;精煤车间形成国家冬季运动队训练场地“四块冰”;金安桥片区成为“科幻之城”;焦化厂片区在北京服贸会上大放异彩……
“面积相当于半个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首钢园区北区整体出租率超过75%,各类商业活动更是应接不暇。”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梁捷说,“首钢园区是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这里将持续打造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工业遗存再利用和老工业区复兴的典范。”
与首钢一样,先后投资运营“鸟巢”“水立方”“冰丝带”的北京国资公司与“两个奥运”结下不解之缘。“如果说‘鸟巢’代表的是‘中国形象’,‘冰丝带’则代表的是‘中国方案’。”岳鹏说。
在建造技术方面,“冰丝带”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正交双向马鞍形索网屋顶,破解了屋顶索网结构高钒密闭索“卡脖子”技术。1.2万平方米的冰面是二氧化碳制成的“最环保的冰”,在绿色、环保、可持续方面为奥运会树立新标杆。
在赛后运营方面,“冰丝带”将实现场馆多元开发利用,一方面持续加强与赛事组织机构的密切联系,争取国际级、国家级高端赛事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战略合作,积极承办相关体育赛事及群众活动,打造“鸟巢”“水立方”之后奥运场馆赛后运营的又一典范。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与首都发展同生共舞,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这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点亮效果(无人机照片,2020年12月19日摄)。新华社发
随着京郊延庆成为冬奥赛区,一座“最美冬奥城”拔地而起。小海陀山上,冬奥赛场“雪游龙”“雪飞燕”璀如明珠;山脚下,村貌民风焕然一新。
“聚焦冬奥、世园、长城三张‘金名片’,延庆各项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叶大华介绍,自2015年申冬奥成功以来,延庆PM2.5指数下降近一半;高铁高速直达城区,乡村公路全部通车;中关村延庆园高新技术企业比“十二五”末增长近10倍;以精品民宿为切入点,全域旅游加速融合发展……
“作为连接京冀纽带的延庆要当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桥头堡,在更大范围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京张协同发展、竞合发展、共赢发展。”叶大华说。
“从围绕四个中心建设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到推动冰雪产业和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从推动首都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到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冬奥会必将给首都留下丰厚的体育、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遗产。”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徐逸智表示,北京冬奥会将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逐梦北京,情凝冰雪
最后一个音符落在冰面上,隋文静、韩聪恰好完成最后一个动作。10月15日,他们演绎了经典曲目《忧愁河上的金桥》,夺得“相约北京”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双人滑冠军。
2021年10月14日,中国组合隋文静(左)/韩聪在双人滑短节目比赛中。当日,“相约北京”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开赛。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4年前,在芬兰赫尔辛基,“葱桶组合”第一次把世锦赛金牌挂在了脖子上,成为中国第三对获此殊荣的双人滑组合。但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赛前伤脚已经肿到看不见骨头的隋文静吞下止疼片坚持比赛,与韩聪以0.43分之差屈居亚军。
2017年3月30日,隋文静(右)/韩聪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2017年花样滑冰世锦赛双人滑比赛颁奖仪式上。新华社发(马蒂凯宁摄)
没有谁刀枪不入,但可以百炼成钢。这些年,隋文静与韩聪尝尽荣耀与伤痛、喜悦与遗憾,对胜利的渴望却只增不减。韩聪期待着在北京开启新篇章,隋文静更是霸气十足:“北京冬奥会,看我们迸发光芒!”
冬奥战鼓已咚咚擂响。未来的100天,中国冬奥健儿们将继续抠细节、找问题,进行最后阶段的备战。
冲刺!这是所有冰雪人发自心底的呐喊。
2017年12月7日,北京延庆区张山营镇海坨滑雪队成员在雪道上训练。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2021-2022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中,平昌冬奥会冠军武大靖率队曾打破北京冬奥会新增项目2000米混合接力世界纪录,并最终夺得冠军。“我将全力以赴迎接北京冬奥会,力争为祖国奉献最精彩的比赛。”
今年3月,带伤出战的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在2021年自由式滑雪世界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铜。“参加北京冬奥会对我意义重大,能代表中国参赛更是莫大的荣幸!”
2021年4月7日,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参加“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混合采访区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时,冬奥会的109个小项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项目中国此前从未开展过。中国冰雪人把全项目参赛和取得历史最佳成绩作为征战目标,确定了“扩面、固点、精兵、冲刺”的备战方略。6年多来,冰雪运动基础不断夯实,冰雪运动成绩取得飞跃。
盛会举世瞩目,世界翘首以待。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约翰·科茨介绍,澳大利亚奥委会将派41名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残奥委会将派9名运动员和2名向导参加冬残奥会。英国奥委会10月14日公布了首批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名单。34岁的英国选手格雷格·卢瑟福德正积极探索“跨界”。他是伦敦奥运会男子跳远冠军,目前正跟随英国雪车队一起训练。“我知道多数人会觉得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在自己从未参与过的项目赢得奥运奖牌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希望创造历史。”
2012年8月5日,英国选手卢瑟福德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田径男子跳远决赛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奥地利雪橇队主教练勒·弗里德尔期待队伍在冬奥会勇创佳绩:“我们希望在冬奥会雪橇4个项目中都力争奖牌。”跳台滑雪强国波兰也雄心勃勃,滑雪协会官员亚当·马维什认为,跳台滑雪队有能力在北京夺得奖牌。
“和东京奥运会一样,北京冬奥会也将是一届特别的奥运会,今年夏天的经历能让我们带领运动员在最佳状态下向着北京冬奥会进发。”法国奥委会主席布·昂里凯斯对100天后的北京奥运会充满期待。
同心筑梦,凝心聚力。疫情依然肆虐的今天,世界更加需要奥林匹克。
2022年2月4日,当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当全球冰雪健儿汇聚在五环旗下,中国将兑现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世界将迎来一届“里程碑式的”奥运盛会……(记者孔祥鑫、汪涌、姬烨、丁文娴、苏斌、张骁、杨帆、岳冉冉)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青年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